“一带一路”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全球农业战略
依靠国内农业资源保障粮食安全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已经变得更加尖锐。在这样的形势下,保持农业的持续、健康的增长,不能再靠资源超载、环境透支来扩大农业生产;不能再靠增加化肥和农药使用来提高农业产量;不能再靠直接的价格支持措施来刺激农业生产。这意味着,中国农业进入观念变革、机制创新、结构转型、产业重塑的关键时期。必须改革创新,促进提质增效、节本降耗;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推动集约经营、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新型战略,提高统筹国内外资源市场的能力,构建安全、稳定、可持续的全球农产品(000061,股吧)供应网络。
201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4年中央1号文件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作出重大调整,由过去“立足国内实现粮食的基本自给”,调整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称之为“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其要义是“立足国内、适度进口”,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同时,要求在重视粮食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在保障当期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由此,必须加快落实中央关于粮食安全保障的新战略。这要求在确立新粮食安全观的基础上,实施新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初步的考虑是,今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要做到“两个并重,二元路径和三维战略”。两个并重,即粮食安全和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并重;二元路径,即立足国内,适度进口;三维战略,即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要从全球维度、国家维度和家庭维度来规划。其中,从家庭维度看,粮食安全不仅要解决吃饱问题,今后更重要的是要保障营养健康与食品安全;从国家维度看,解决粮食安全要真正把立足国内和适度进口相结合;从全球维度看—解决中国的粮食安全必须要有全球视野,必须把中国的粮食供需问题放在全球背景下来谋划。这就要求,中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全球战略。由此,我们早在前几年就提出,要实施“五位一体”的全球农业战略。
所谓全球农业战略,第一,要全面布局境外农业投资,即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第二,要实施新型农业国际合作,除了走出去商业性的投资布局,还要推动对发展中国家农业的战略合作与支持,促进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从根本上缓解全球粮食不安全问题;第三,要积极参与和推动改革和完善全球农业治理,建立构建公平、合理的全球农业新秩序;第四,要在全球推动建立农业战略贸易伙伴关系,确保稳定的进口贸易渠道;第五,要谋划建立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中心,掌握大宗农产品定价的话语权。
“一带一路”建设为全球农业战略提供支撑
“一带一路”建设将形成一个开放、包容、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构架和协作平台。由此,“一带一路”建设将为中国农业全球战略提供支撑,服务于中国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总体战略。初步判断,“一带一路”建设对农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资源互补。即有利于实现中国与周边国家农业资源的互补。通过实施新型国际农业合作战略,充分发挥相关国家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支持有关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仅有利于解决其粮食安全保障和农民增收问题,还能够扩大其农产品出口,增加全球供给,对我国进口有利。
第二,产能合作。促进中国与相关国家农业食品产业的产能合作。目前有人担心农产品进口过度对国内市场有较大冲击。如果通过农业食品的国际产能合作,把国内农业食品产业的价值链,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延伸到境外,形成覆盖“一带一路”区域的农业供应链,这不仅有利于沿线国家农业食品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也对促进国内农业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全球价值链有利。
第三,市场互惠。在“一带一路”倡导的区域合作框架下,如果能够逐步建成高水平的自贸区网络,将推动形成公平、合理安全、稳定的区域农产品市场体系,使沿线各国家能平等、安全分享各国经济发展、农产品市场增长带来的利益。
第四,发展共赢。“一带一路”建设将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业共同受益、共同发展。例如,目前我国粮食进口主要来自北美南美,从周边、沿线国家进口相对较少。但是,实际上,周边国家农业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如中南半岛的老挝、柬埔寨、缅甸,我们的调研表明,通过农业国际合作,支持三国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国大米出口能力至少可以新增2000万吨。而目前全球大米贸易量只有3500万吨。这有可能会颠覆长期以来流行的一个观点—相对小麦等粮食而言,全球大米贸易有限。显然,全球大米贸易之所以较少,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因为农业资源的约束,但更多的原因,或许是世界大米有效需求不足所致。
与东南半岛情况不同的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在目前农业资源严重超载、环境代价高昂的情况下,目前粮食缺口仍然达2500-3000万吨。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形成区域一体化市场,则可考虑将我西南地区与中南半岛的农产品市场对接起来,建立西南地区新型粮食供给体系。西南地区则可退出超载的耕地等资源,真正实现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中南半岛则可利用西南地区的农产品市场,推动其现代农业发展。
可能的风险
对于我国目前面临各种严峻挑战的农业来说,“一带一路”区域市场一体化构架下的农产品市场开放,也会带来一些风险。
首先,若部分竞争性农产品(包括大米等)过度进入国内市场,有可能会给国内主产区市场带来一定影响。
其次,有可能出现农产品对外依存度过高的结构性风险,出现类似于目前大豆进口给国内市场带来的困惑。今后更高程度的农产品市场开放,是否会对主粮、饲料粮以及肉食等产品带来类似问题?
最后,企业走出去目前基础还比较薄弱,今后是否能够承载实施全球农业战略所赋予的使命?
对这些风险和不确定性问题,必须在政策设计上予以足够的重视,并提出应对之策。